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宋迎迎 通讯员 韩洪烁

眼下,又到了毕业生求职热季。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山东科大”)能源学院2023届毕业生袁盛虓早早就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就业邀请”。大学期间获得全国高校采矿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等10余项科创竞赛奖励、并深入工程项目一线实践的经历,让他在求职中备受企业青睐。


(资料图)

在山东科大能源学院,像袁盛虓一样,成为用人单位“香饽饽”的不在少数。进入3月份以来,已陆续有50多家企业来该学院招聘,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

在传统的能源行业,毕业生缘何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学院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德育、科创、实践’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学生与企业、社会的意见,用倒推法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山东科大能源学院院长陈绍杰的话里,科技日报记者找到了答案。

实施德育提升工程 培养学生“软实力”

近日,山东科大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春尧,放弃沿海城市优越工作条件,签下兖州煤业采矿技术员的工作。

李春尧为啥非要当“矿工”呢?

“我选择到井下一线‘淬炼’,是受到德育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的影响。”李春尧告诉记者,88岁的宋振骐院士把一生奉献给了“矿山”“煤井”科研、生产,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他的事迹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奔赴采矿一线。

“山东科大的学生踏实、能吃苦、非常敬业,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山能鲁西矿业科技人力资源负责人巩祥光的评价代表了广大用人单位的心声。

“人才培养,德育为先。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弯下腰、扎下根,不怕苦的品质。”山东科大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许琳介绍,学院把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育、学生管理全过程,创新推出德育提升工程,聘请2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担任学生德育导师,定期举办院士上第一课、“劳模”宣讲等特色活动,打造了“矿业人的家国情怀”思政教育品牌,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

此外,该学院将德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紧密围绕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每年选派学生到矿井、深山实习锻炼,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意志品质。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日前,一条“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的消息刷爆了山东科大师生的“朋友圈”,也让参赛团队成员刘瑞火了一把。

刘瑞是矿业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大一下学期在“金种子”育苗计划的培育下,早早进入实验室学做基础实验,大二时就参与了科研项目。

在山东科大能源学院,每个创新团队的实验室都活跃着一群学生。陈绍杰介绍,“近年来,为做好做实‘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的‘三早育人’工作,学院实施了‘金种子’育苗计划和‘揭榜挂帅’机制,每年选拔一批创新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开放实验室、搭建创新平台、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等,多方面激励学生创新创业。”

煤矿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支护一直是制约煤炭开采的一道难题。前不久,山东能源集团面向全社会广发“英雄帖”,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法。

山东科大能源学院2019级研究生范德源与老师一同“揭榜”。“项目现在正进行机理研究,预计明年可以实现应用。届时,我们将提供一套更安全、高效、便捷的煤矿巷道支护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支护的安全问题。”范德源表示,通过参与“揭榜挂帅”项目,加深了对煤炭企业的需求和矿上工作流程的了解,为就业增加了砝码。

打造特色实践课堂  知识在一线“活”起来

“别小瞧这些来实践的学生,他们打破了很多技术瓶颈,提出的操作方案非常实用。”3月16日,安居煤矿副总工程师于海峰告诉记者,起初他对来矿上实践的山东科大能源学院学生并没有十分在意,然而一件事让他对这些20岁上下的学生“刮目相看”。  

原来,前不久安居煤矿遇到双端堵水器检测技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正当大家犯愁之际,在矿区实践的山东科大能源学院的研究生主动请缨,攻克这一难题。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改进了设备构造,升级了探测仪表,解决了困扰煤矿工人的难题,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协助煤矿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0余项。

“学院组建了19支学生科研攻关团队,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专业知识与现场相结合,解决企业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学院还把学生的创新成果送到企业推介,让成果在一线‘活’起来。”山东科大能源学院党委书记董桂刚介绍说,学院学生年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励15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山东科大能源学院设计了一套特色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紧贴行业发展需求,开设矿山资源绿色开发与环境修复、地热能开发等实践课程;其次,在校内构建巷道支护与综合监测、矿井瓦斯防治与监测、人因工程与系统仿真实验室等工程实践平台,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创建了一批校外实验研发基地。

“参加面试时,公司问了很多具体的实践操作问题,因为我之前在校企共建的实训中心实习过,答起来心里特别有底。”已与海尔集团签约的山东科大能源学院2019级学生施皓严认为,学院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求职大有裨益。

在“德育+科创+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驱动下,山东科大能源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善思考、勤钻研、勇创新的青年创新能手,毕业五年内的学生有9人获“全国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另有多名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特等奖等奖项。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发现,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普遍受用人单位青睐。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毕业生就业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焦点。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要求我们坚持教育瞄准产业,育人衔接‘用人’的思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认可、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董桂刚说。

推荐内容